一、个人简历
彭启福,男,1963年生,福建长汀人,哲学博士,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二、教育学习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7月9月至90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22年7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
2006年9月至2011年1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经典诠释方法论;外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
四、讲授课程
1.本科生课程:《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美学与美育》、《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2.硕士生课程:《西方诠释学专题研究》、《中西诠释传统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诠释学专题研究》、《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等。
3.博士生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诠释方法与原著选读》、《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
五、课题项目
1.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理解、解释与文化:诠释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FZX011),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实践哲学模式下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项目编号:11YJA710037),主持人。
3.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批判与建构:诠释学与中国文化》(项目编号:AHSKF09-10D47),主持人。
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的方法论探讨》(项目编号:2006SK084),主持人。
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文化诠释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SK098),主持人。
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与诠释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04SK053),主持人。
7. 2014年安徽省“振兴计划”省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
8.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方诠释学史》(项目编号:03BXZ038),第一参与人。
六、学术论文
1.《论法律文本的诠释空间及其意义》,《中国诠释学》第11辑(2014年)【CSSCI来源集刊】
2.《诠释学视域中的学术创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14.6
3.《伽达默尔对“古典型”概念的改造及其意义》(第二作者),《汕头大学学报》2014.4
4.《“格物”即是“格心”吗?——陆九渊“格物论”和“本心论”的关系辨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5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信仰培育——一种基于西方诠释学的考察》,《江淮论坛》2013.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6论点摘要)
6. 《狄尔泰Nacherleben概念中的诠释学循环思想——兼论狄尔泰生命诠释学的中介意义》,《江海学刊》2012.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13.3全文转载),收录到潘德荣主编《中西学术视野下的诠释学——纪念伽达默尔逝世十周年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
7.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维度》(第二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诉求》,《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被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哲学学报》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马克思主义学报》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9. 《施莱尔马赫和伯艾克对诠释学方法论的不同建构》(第二作者),《天津社会科学》2012.1;收录到陈祥明主编《诠释学的理论与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
10. 《伯艾克语文学方法论诠释学述要》(第一作者),哲学动态2011.10
11.《对话与精神分析治疗——从伽达默尔对话理论谈现代精神分析治疗技术》(第一作者),《医学与哲学》2011.10
12. 《伽达默尔对“共通感”概念的诠释学改造及其意义》(第一作者),《江淮论坛》2011.5,收录到陈祥明主编《诠释学的理论与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
13. 《诠释学距离与理解之蔽的形成——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之二》,《学术界》2011.4
14.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1
15. 《“效果历史”与文化因果关联》(第二作者),《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1.2
16.《马克思主义“三化”中的诠释学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1.4;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全文转载2011.2)
17.《理解的具体化: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中介》,《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2.23
18.《诠释学的起源:神话与科学》,《天津社会科学》2010.3;《新华文摘》论点摘要2010.17,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2010.9
19.《孟子经典诠释方法再思考》,《江海学刊》2010.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1.3全文转载。
20.《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与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4.27
21.《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2.《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诠释学意蕴》(第二作者),《安徽电力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3.《文本的误读与意义的创生——谈谈傅伟勋“创造的诠释学”中的“误读”概念》,《学术界》2009.1
24.《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性保存的诠释学忧思》,《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6
25.《市民社会理论的嬗变——从马克思到葛兰西》(第一作者),《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6.《文本解读中的限制与自由——论赫施对方法论诠释学的重构》,《世界哲学》2008.1
27.《走向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成中英“本体诠释学”印象》,《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8.《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3
29.《走向生存论意义的方法论——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沉思》,《天津社会科学》2008.1
30.《诠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1.《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学术月刊》2007.8;收录到潘德荣、付长珍主编《对话与和谐——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
32.《关于诠释学的四封通信》(第一作者),《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2
33.《对话中的他者——伽达默尔“诠释学对话”的理论批判》,《哲学动态》2007.3
34.《文本诠释中的限度与超越——兼论马克思文本诠释的方法论问题》,《哲学研究》2007.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7.6“聚焦”栏目全文转载
35.《波普尔科学客观性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6
36.《语言与诠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7.《理解的应用性与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走向”》,《哲学动态》2005.9,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2006.2
38.《也谈“西方哲学批评史”学科的创建问题——兼与张耀南先生商榷》(第一作者),《学术界》2005.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2005.9
39.《哲学诠释学中的“问题意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4
40.《“实践-文本”诠释学: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范式》(第一作者),《江海学刊》2004.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2004.12
41.《实践、文本与诠释: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几点思考》,《哲学动态》2004.10
42.《伽达默尔与哲学诠释学中的相对主义》,《天津社会科学》2004.4,《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4.21
43.《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诠释学维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4
44.《真理观建构的两种不同路向——诠释学真理与科学真理关系新议》,《学术界》2004.3
45.《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1
46.《马克思文本解读中的“诠释学困境”及其出路》,《哲学动态》2003.1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卡2004.1摘要
47.《解释学转向,还是解释的转向?——关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走向的思考》,《浙江学刊》2003.1,《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3.5
48.《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2003.6
49.《文本的诠释与意义的创生》,《哲学动态》2002.11
50.《现代西方诠释学与科学哲学走向之比较》,《天津社会科学》2002.4,《新华文摘》论点摘要2002.11
51.《论社会历史的自为必然性特征——从“社会历史规律能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争论谈起》(第一作者),《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4
52.《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刍议》(第二作者),《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53.《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1
54.《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译文,原著者为Palmer),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3
55.《伦理与智慧——兼与于树贵先生商榷》,《哲学动态》2001.9
56.《对科学的诸种偏见》,《东岳论丛》2001.1
57.《论科学的目标追求》,《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1
58.《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哲学基本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1
59.《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知识经济》,《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4
60. 《科学及其与真善的关系——对传统科学观的一种反思》,《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8
61. 《当代新儒家的先驱——梁漱溟》,《北方论丛》1998.4
62.《也谈科学的善和恶——与何萍同志商榷》,《哲学动态》1996.11,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全文转载1997.2
63. 《试论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6.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总论全文转载1997.1
64. 《社会科学中的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5.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总论全文转载1995.3
65. 《当代诠释学中的间距概念》(第二作者),《哲学研究》1994.8,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1994.10
66.《 社会科学与预测》(第一作者),《北方论丛》1994.4,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全文转载1994.4
67. 《马克思实践方法的创立及其意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3.3
68.《 历史规律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客体运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2.1
七、论著教材
1.《 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宗教·科学·迷信》(与张传开、陈立新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让思想光照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2008-2009)》(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理解之路——诠释学论文选粹》(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八、获奖情况
1.《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获2005-2006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三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2009年);
2.《文本诠释的限度与超越:兼论马克思文本诠释的方法论问题》获2007-2008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二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2011年);
3.《马克思主义“三化”中的诠释学问题》获2009-2010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二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2014年);
4. 2015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 200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6. 1997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